发布时间:2019-12-19成中英美学理论的内容探讨-985毕业论文网
中文摘要 成中英是第三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着作等身。他最大的成就,就是其熔铸中西方哲学传统而创的本体诠释学的哲学理论。成中英的哲学论着当中不乏他对美学的论述和思考,从而逐渐形成了建基于自身哲学的有自身特点的美学思想[查看全文]
发布时间:2019-12-19新儒家学者贺麟的美学观研究-985毕业论文网
摘要 现代新儒家学者之一贺麟,学界对其学术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心学以及其返本开新的文化观中,美学领域一直是其思想研究中的非热点区域。贺麟虽然没有一本专门论述美学的着作,但其美学思想(指广义的美学,并非单指一门学科或狭义的为艺术所定义)始终[查看全文]
发布时间:2019-12-16宗白华美感思想中“合”的精神探究
摘要 本文以宗白华哲学、美学思想及研究现状的系统考察为前提,针对宗白华美感思想在学界缺乏整体性论述的现状,对宗白华的美感思想的形成过程与理论建构进行历史性梳理和逻辑性剖析,并最终挖掘出宗白华美感思想合的理论特质与灵魂旨归。 因合而生,是宗白[查看全文]
发布时间:2019-12-16探析以电视平台为载体的广告中美学的效应
摘要: 广告对文化事业、商业经济等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 同时其作为一门艺术, 有着强烈的美学特征。以电视平台为载体的广告, 借助人们日常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通过音像结合的表达方式向人们传达美好, 进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是一种典型的集[查看全文]
发布时间:2019-12-16分禅宗美学的设计理念和在中国现代建筑中的意义与发展
摘要: 禅宗美学的设计理念很值得我们探究与应用, 因为禅宗是富有中国文化韵味的。现代建筑装饰设计要做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就要应用禅宗美学, 倡导禅宗美学中的:简单朴素、人与自然相结合等理念。但不是完全将禅宗美学复制到设计中来, 在应用的过程中也[查看全文]
发布时间:2019-12-16新技术驱动下新闻可视化的视觉审美的呈现与表达
摘要: 新媒介技术驱动下新闻信息传递模式的转变及受众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 催生了以图像视觉传播为主的新闻可视化报道形式。当前以数据新闻、图片新闻以及VR新闻为主的新闻可视化不仅丰富了新闻报道形式, 在改变新闻审美生产的同时也促使新闻审美接受发生变[查看全文]
发布时间:2019-12-16美学视角出发在阐释了传统茶文化服装的美学要素探究
摘要 :茶文化服装是伴随茶文化而生的, 其作为茶文化的物质载体, 包含着深厚的茶文化知识也潜藏着广博的传统服饰设计理论。本文从美学视角出发在阐释了传统茶文化服装的美学要素后, 又对我国当前的茶文化服装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并最后据此提出了[查看全文]
发布时间:2019-12-16探究中国画的美学气韵
摘要: 南齐谢赫在其著作《古品画录》中提出的气韵生动, 不仅在美学中还是在中国画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成为中国画作品艺术效果的最高追求。中国画不仅要描绘出对象的外形, 而且还要表现出艺术形象的生动性、真实性, 即气韵生动。气韵生动的获得不仅是[查看全文]
发布时间:2019-12-16探究武术套路的美学艺术属性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 对武术套路所涉及的美学元素进行分析研究, 对武术套路中美的欣赏要素和其背后的心理机制进行梳理, 认为武术套路的美学可以从两方面去欣赏:一是自然属性美;二是艺术属性美。武术套路的自然属性美是欣赏时可以直观评定, 用[查看全文]
发布时间:2019-12-16肖邦音乐中的“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探讨
摘要 :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从古希腊至19世纪有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 到黑格尔提出精神内容就是艺术根本之所在, 情感论音乐美学理论在黑格尔那里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峰。肖邦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创造者之一, 在有关音乐的情感内容上, 可谓几乎全盘接受了黑格尔的[查看全文]
发布时间:2019-12-16中国古代感物美学蕴含的生态意蕴探讨
摘要 :中国古代感物美学的人与物在文学艺术审美创造和审美体验发生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 其实, 这就是一种生态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中国古代感物美学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意蕴。中国古代的感物美学类型是生态的, 无论感物兴情还是托物寓[查看全文]
发布时间:2019-12-16美学视角下的中国茶文化翻译研究的重要性
摘要: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 到现在为止也有将近五千年的历史了。这几千年以来, 中国的茶之道不仅仅局限于茶的种植、生产等方面, 更是与诗词歌赋、书法绘画、宗教、医学、天文地理甚至与市井小民的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本文主要是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查看全文]
发布时间:2019-12-16中国美学史的体系结构应如何建立
中国古代美学史应如何写, 记得1980年6月中国首届美学大会就讨论这个问题, 当时, 中国还未出版一本称得上完整的中国美学史1。会后不久, 就有李泽厚、叶朗、敏泽等先生的好几部完整的美学史相继出版2。这是中国美学史研究第一批成果, 接着就有包括笔者在内的诸[查看全文]
发布时间:2019-12-16生态审美教育的内涵、特征及启示
摘 要: 当前,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 生态审美教育被提上议程, 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美好和谐发展已是当前生态问题的主要目标。生态审美教育力求从培养生态审美的人才这方面出发, 通过对人类审美意识的提高, 加强对生态环境的重视, 而为实现人与生态的美好[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