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985论文网
硕士论文
经济论文
法律论文
管理学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建筑论文
工程论文
生物论文
农学论文
体育论文
艺术论文
水利论文
社会论文
历史论文
新闻与传播
哲学论文
计算机论文
论文写作
摘要提纲
首页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
论文格式
论文致谢
论文答辩
论文发表
主要服务:
硕士论文,硕士论文写作、论文发表、论文修改服务
主页
>
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
成中英美学理论的内容探讨-985毕业论文网
来源:985论文网 添加时间:2019-12-19 16:48
中文摘要
成中英是第三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着作等身。他最大的成就,就是其熔铸中西方哲学传统而创的“本体诠释学”的哲学理论。成中英的哲学论着当中不乏他对美学的论述和思考,从而逐渐形成了建基于自身哲学的有自身特点的美学思想。及至 2011 年成中英的美学讲演集《美的深处:本体美学》的出版,可以说,成中英的美学思想已经濒于成熟。但是,由于成中英的理论和着作主要集中在哲学方面,美学论着面世较晚,所以当前对他的研究也主要以其哲学思想的研究为主,美学思想的研究则不充足。
成中英的美学思想可以概括为“本体美学”.成中英的美学思想是从他的本体诠释学引申而出的,也可以作为本体诠释学的一部分。他针对当前美学越来越实用化的现象提出“本体美学”,本体美学是一种哲学美学。他用中国哲学的本体补足西方哲学的不足,力图使美学的研究从现象回到本体,回到人自身。本体美学为美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有利于中国美学融入世界不断实现其现代化。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探讨成中英美学思想形成的背景。笔者认为,“五四”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建面临重重困难,这是成中英美学思想形成的大背景。本体诠释学是成中英美学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成中英的个性气质则直接助力其美学思想的形成。
第二部分 重点论述成中英美学思想的基本内容。成中英最为核心的美学思想是“美在本体”.成中英认为宇宙和人的本体是相通的,人能够经验并描述宇宙的本体。所以本体就在人的身上,美不在于外在对象,而在于人的内在经验,美是由人的心灵发射的价值。本章从“本体美学”和“诠释美学”两个方面对此观点进行论述。首先是“本体美学”,它是“美在本体”的具体化。
论文从本体美学的内涵和架构以及本体美学的最终发展--生命本体美学来论述本体美学的主要内容。由本体美学的主要内容,得出美的本质即:“美之为主客体间的创造性和谐”.中国的本体美学的主要体现是易学美学,中国本体美学的两种样态是充实和空灵。第二是“诠释美学”,诠释在美学中有两个作用,一是美的形成本身就是人对宇宙本体的经验诠释,二是美学研究也是一种诠释。相对于本体美学来说,诠释美学则是一种不同类型的美学。美是“自本体诠释”和“对本体诠释”的不断循环,美就是有本体性的人不断经验宇宙、宇宙本体不断影响人的循环过程。而当前失掉本体的“问题美学”,实际上就是“诠释美学”的体现。
第三部分 对成中英美学思想的特点进行总结。本体美学从人的存在本身探讨美的本体,强调美感经验,使美学回到人本身,这体现了生存论的美学的客观趋向,这是其美学思想的第一个特点。成中英美学思想自始至终都与他的哲学理论一脉相承。所以,成中英美学思想的第二个特征是哲学思想的美学承继。中西对比的思维方式一直熔铸在成中英的美学思想之中,他“先出乎其外,后入乎其内”,通过学习西方来构筑中国美学的理想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所以,成中英美学的第三个特点是具有中西比较的思维方式。如何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发展中国美学,实现中国传统美学的世界化和现代化是成中英一直立志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成中英美学的第四个特点是全球化的美学视野。
第四部分 对成中英的美学思想进行评价。总体来说,成中英的美学思想有不足也有意义。其思想的意义:首先在于成中英独到的美学感悟对美学界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其次,它为中国美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理论视角;最后,在促进中国美学世界化和现代化方面,成中英的探索给予中国学人以独到的重要启示。其思想的不足之处:其美学思想不系统、缺乏逻辑性,并忽视审美实际。
关键词:成中英;美学思想;本体美学;诠释美学;特点
绪论
(一)成中英美学思想研究综述
作为第三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中英先生自大学期间便笔耕不辍,到目前为止可谓着作等身。成中英融合中西哲学传统,自创本体诠释学,这是他历尽大半生努力取得的最重要、最深刻的理论成果。这一哲学思想在西方来说,主要受到其师奎因实用主义语言分析哲学、伽达默尔的诠释学和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等思想的影响;在中国来说则主要受影响于中国的易经本体哲学。
成中英的着作包括英文着作在内,主要以哲学着作为主。但是,在这些哲学着作、报刊和访谈中,成中英陆续发表了对美学的一些见解。他的美学讲演集《美的深处:本体美学》,是其美学思想的集成。
当前研究以对成中英的哲学研究为主,其中有对成中英的“易学本体论”的研究,如:杨成寅的专着《成中英太极创化论》;有对成中英的新新儒学思想的研究,如朱秀娟的硕士论文《成中英新新儒学思想研究》;有对成中英管理哲学的研究,如罗兵的硕士论文《从“本体诠释学”到 C 理论--成中英中国管理哲学思想的建构》。除此之外,最多的研究集中于成中英的“本体诠释学”,这些研究主要以期刊论文为主,其中包括李翔海在《中国哲学史》(1996 年第 4 期)上发表的《寻求德性与理性的统一--成中英本体诠释学评析》,张刚在《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4 年第 1 期)上发表的《成中英“本体诠释学”建构逻辑之辨析,彭启福在《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 年第 4期)上发表的《走向本体与方法的统一--成中英“本体诠释学”印象》,吴倩在《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年第 1 期)上发表的《从哲学诠释学到本体诠释学--加达默尔与成中英对本体论的探讨》等。到目前为止,在中国知网上,以“成中英”为“主题”进行搜索,从 1986 年到 2014年,共有相关论文 93 篇。其中,涉及成中英美学思想的只有四篇,没有硕博论文。
一方面由于成中英的理论贡献主要集中在哲学,另一方面由于其美学着作面世较晚,所以当前对成中英的美学思想进行探讨的论作很少。实际上,成中英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提出本体美学的说法,由于没有论说太多,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直到八十年代,随着成中英本体诠释学理论的成熟,本体美学也逐渐成型。正如成中英所说:“此一‘本体美学’的概念我在十多年前就用过,是继‘本体诠释学’提出之后,与‘本体伦理学’、‘本体知识论'等共同衍生出来的。”
目前从知网上检索到的研究成中英美学的学术论文只有四篇,陈望衡和吴志翔在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 年第 5 期)上发表的《从“道”到“境界”--成中英关于“道”的诠释的美学启迪》主要是论述了成中英用自己的本体诠释学对中国的“道”作出解释,认为境界是道的体现,所以对“道”的诠释就使得对境界也有了一种全新的理解。朱志荣在《哲学分析》(2012 年第 4 期)上发表的《中国美学的本体诠释--读成中英<美的深处:本体美学>》对成中英的《美的深处:本体美学》这部美学论着进行了评价。朱志荣非常认可成中英把中国美学定位为本体美学的说法。高度评价了把本体诠释学的方法运用于美学的方法与视角。朱志荣认为成中英熟谙中西哲学的背景使得他在中西比对中得出的很多结论精到而准确,而且他对中国 20 世纪以来的美学大家的理论的应用也是手到擒来。侯敏在《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 年第 5期)上发表了《成中英:趋向一种大美学观》。侯敏对新儒家的研究很有心得,曾出版《现代新儒家美学论衡》一书。侯敏概括成中英中国美学的特点为:
“凸显本体”、“尽善尽美”、“创造和谐”.侯敏认为成中英的美学观之所以大,首先是因为成中英的美学横跨中西,具有很大的美学视野和很强的融合力;其次,他的美学挖掘很深,能深入中西美学的深层本源;最后他的目标追求十分宏大,他的目标是超越中西局限,寻求中西美学的共识。所以,成中英的美学观不是单纯论述一些具体的美学问题,他的美学是追求中西融合的一种大美学。侯敏在《南京社会科学》(2013 年第 6 期)上发表了《成中英“哲学诗”与文学观的美学内涵》成中英早年在文学理论方面也颇有建树,提倡并创作了一些“哲学诗”.由于成中英的主要成就都是在出国之后取得,所以他出国之前的一些诗歌和文学理论方面的作品并不太受到学界的关注。侯敏认为,成中英早期的诗歌着作和他对文学语言、文学本质的观点对其后来提出美学本体论是有启示作用的。
通过以上有关对成中英的研究论述可以看出,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当今学界对成中英的美学思想的研究都很不足,没有出现专门研究成中英美学思想的硕博士学位论文,仅有的 4 篇关于成中英美学思想的研究论文也远不及对其本体诠释学、儒学思想和管理哲学的研究有深度。因此,笔者认为对成中英美学思想的研究尤其是对其本体美学思想的研究势在必行。
(二)成中英美学思想的研究价值
首先,弥补成中英美学思想研究的不足。当前对成中英美学思想的研究可谓寥寥无几。仅有的四篇文章,朱志荣的一篇实为书评,陈望衡、吴志翔的一篇偏重成氏的哲学,侯敏的一篇偏重成氏的文学理论。仅有的侯敏的一篇论述成中英的大美学观,也主要集中在对成氏美学特征的论述上,深度和广度都是不够的。所以,研究成中英的美学思想可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理论意义。
其次,有利于我们了解第三代新儒家在哲学和美学上的创新。成中英是第三代新儒家的代表之一,也属海外新儒家,师从第二代新儒家代表方东美,所以他与前辈新儒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由于各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他们在哲学上、美学上都各有建树各有创新。成中英受其师方东美的影响,在面对中西哲学构建方面,也走“出乎其外,入乎其内”的道路。但与老师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同,成中英提出“中西互为体用”,从心理上真正把中西哲学放在了平等的位置上。所以,研究成中英的美学思想,有助于我们去理清新儒家发展的脉络。
最后,有利于创新美学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开拓美学研究的视野。成中英把本体诠释学的理论和方法用于美学,提出本体美学。他的很多美学观点都是新颖的,这源于他的美学视角的独特。他可以论述一些哲学概念的美学意蕴,比如“易之五义”的美学意蕴;也可以在论述美学概念时又带有哲学意味,比如,成中英对充实和空灵的论述就带有很强的哲学意味。另外,成中英的本体从易经的本体启发而来,他认为中国的本体是一种整体性的宇宙观,所以我们研究成中英的美学思想,发觉他具有一种纵览全局的整体意识。受这种整体意识的影响,成中英的视野触及中西,在中西比较中,力图融合中西。
成中英作为海外新儒家的代表之一,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实践证明,他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在为传播中学而积极努力,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我们研究成中英的美学思想,借鉴成中英美学传播的理路,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中国美学的国际化。
(三)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及逻辑架构
在研究思路上,本文力图从时代条件、理论基础和成中英的个性气质三个方面窥见其美学思想产生的背景,由此提炼出成中英的美学思想的核心为“美在本体”.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本文从“本体美学”、“诠释美学”两个方面对成中英的美学思想的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其美学思想的特点,最后指出其美学思想的意义和不足。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的研究以充分占有成中英的美学讲演集《美的深处--本体美学》为基础,运用文本细读法、语义分析法、比较法等,将成中英的美学思想置于中国传统文化重建的国际大背景之中,利用中西方文论,以成中英的美学思想为研究对象,逐一概括成中英美学思想的零星观点,再对这些小的观点进行提炼和整合,旨在概括成中英美学思想的核心,并凸显其逻辑性和系统性,在此基础上再对其美学思想的特点、意义和不足进行宏观把握。
成中英的本体美学承继本体诠释学而来,是“自本体诠释”和“对本体诠释”的本体诠释圆环的体现,而诠释美学则只是体现了“对本体诠释”,所以本体美学和诠释美学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美学,也分别是中国传统美学和西方美学的代表形式。所以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成中英美学思想形成的背景,重点对本体美学的哲学基础--本体诠释学进行阐述。第二部分:从本体美学和诠释美学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美学出发论述成中英美学思想的基本内容。第三部分:对成中英美学思想的特点进行总结。第四部分,对成中英的美学思想进行评价。
上一篇:
新儒家学者贺麟的美学观研究-985毕业论文网
下一篇:没有了
重要提示:转载本站信息须注明来源:985论文网,具体权责及声明请参阅网站声明。
阅读提示:请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及观点的正误,本站概不负责。
论文服务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集格式要求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重要性及
《美丽新世界》中的反乌托邦主题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评语格式及范文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参考
古代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参考
工商管理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写一篇经济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要
英语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写作技巧
人力资源专业在职研究生写作技巧
企业管理本科毕业生论文开题报告
工商管理专业开题报告怎么写
法律在职研究生开题报告注意事项
一篇3000字的财务管理在职研究生
最新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
相关文章
美学视角下的中国茶文化翻译研究
中国美学史的体系结构应如何建立
生态审美教育的内涵、特征及启示
中国美学审美主义经历的四个阶段
网生代明星杨超越诞生与受众的关
审美感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探析
我国生态思想特征及其对西方环境
“美在三要素”与“里仁为美”
人工智能与美学的关系
友情链接
硕博毕业论文
论文发表
职称论文
期刊发表
jQuery右侧可隐藏在线QQ客服
客服QQ
584330677
910472853
2938245158
热线电话
微信公众账号